政府采購支出是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單位年度財政財務收支的重要經濟事項之一。規范政府采購行為,除了提高采購資金使用效益,更能有效的防范財政資金在貨物、工程、服務采購過程中的違規行為,從而降低可能發生的廉政風險。加強政府采購監督,積極揭露問題,督促有效整改,更是審計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對于如何更深入、透徹的搞好政府采購審計,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需抓住以下幾個重點及采取的方式方法。
一是以預算控制為重點。首先通過收集年初財政部門的預算批復和年終財務決算報表進行對比,尋找差異,分析原因,嚴防預算、決算“兩張皮”;其次是關注年初的采購預算是否做到精細化,明確采購到項目,以防預算在編制上因籠統、粗糙造成項目采購過程中的隨意性調整;再是需要關注對于增加或追加的項目是否有相關的批示,以防采購單位擅自采購、以及無計劃采購。
二是以執行方式為重點。政府采購的方式除了在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總體框架,各級地方政府也相應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以及年度采購目錄,對采購的項目,包括工程、貨物、服務都有明確的標準和范圍,政府采購管理部門均會按照規定確定采購方式,因此審計時要關注相關的《政府采購計劃下達函》,同時檢查采購單位的申報資料,包括類別、金額、方式是否符合規定,特別需要的是通過全年采購項目進行匯總,關注有無同類型、同年度甚至同月發生的采購項目,分析是否存在化整為零以規避招標,以及定向招標這些行為。
三是以采購標準為重點。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有著明確規定,任何單位不得擅自提高標準,然而,有的單位在采購過程中,在諸如:公務用車、通用設備等方面,不排除講奢華、講排場,敢于在“四風”面前頂風而上,加上采購管理部門也把關不嚴,認為反正有領導簽字,睜只眼閉只眼,從而放任其超標現象產生。為此,審計部門要將此作為重點,檢查從申報到資金撥付整個過程中,關注違規行為產生的主要環節在哪里,弄清楚責任人,必要時交由有關部門處理。
四是以合同簽約為重點。采購合同的約定,包括項目、金額、供貨單位、內容等,這些都是審計部門需要仔細審核的重要事項,重點關注是否在規定時限內簽訂有效的采購合同,合同的約定條款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同時也要關注采購結算金額是否和合同具有差異,對超出的部分是否有補充的依據進行支撐,或者按照規定重新進行采購,從而確定合同的嚴肅性和有效性。
五是以項目驗收為重點。但凡每一項政府集中采購或者分散采購的行為在完結時,必須經過采購人或者采購代理機構按照政府采購合同的技術、安全標準組織對供應商履約情況進行驗收,并出具驗收書,方能作為最終的結算依據和質量保證,以確定事物的完整性、真實性。因此,審計人員要通過收集和檢查相關的驗收報告包括《政府采購確認函》等關鍵性資料,以確定項目實施完畢。
六是以計劃備案為重點。根據《政府采購法實施條例規定》,采購單位或采購人應當根據政府集中采購目錄、采購限額標準和以批復的預算編制政府實施采購計劃,報本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備案。因此審計部門在進行審計時有必要到地方財政管理部門對備案情況進行檢查,關注是否有《政府采購計劃下達函》,再通過委托協議、采購合同、發票等,從時間邏輯上分析,關注采購人是否存在未申報采購計劃就進行采購的“邊采邊報、采后再報”等違規情形。
七是以資金撥付為重點。資金的撥付是整個政府采購過程審計需要關注的核心環節,很多問題會出現在資金撥付上面,首先需要通過合同法定供應商的名稱、內容、賬戶這些關鍵條件,與憑證反映的銀行轉賬單進行對比,關注兩者特別是銀行賬號是否一致,否則就有可能是有舞弊行為,甚至個人違紀違法行為;再者關注資金撥付在程序上的合規性,在資金必須經由財政部門直達供應商的同時,要關注是否有不按照進度進行提前支付的情況,或者有滯撥、超撥的行為,并分析原因,尋找疑點。(作者:胡緒泥 湖北省公安縣審計局)